一块整齐柔软的布,按照设计图,裁缝师精心裁剪,做成漂亮的衣裳。全国技术能手任相福,被誉为“钢铁裁缝”。他说自己就是裁缝,只不过原材料是钢材。布要裁剪成衣服倒不难,要是换成冰冷、生硬的钢铁,变身庞大的建筑,有些不敢想。在钢铁裁缝师下,它们如何灵动起来?
全国技术能手任相福(右一)被誉为“钢铁裁缝”,其团队2015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的任相福是中冶建工集团钢构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是大家公认的技术能手,业内很多同行都会尊称他为“任大师”。事实上,他的确是大师,早在2013年11月就创立了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一名普通的冷作工(铆工)工作至今,任相福先后担任班长、工长职务。从1987年至今,在实践中他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钢结构制作安装经验、特别是对制安中各种变形的控制和矫正技术相当熟悉,是大家公认的技术能手。
“30多年前的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1987年,我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入‘十八冶’(中冶建工前身),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冷作工。我当时刚刚职高毕业,学的还是果树栽培技术,冷作工这样一个职业从来就没接触过。”任相福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跟着师傅学了半年,他就把矿槽安装的工作交给了他。几十年来,边摸索,边学习,他一步步走到了冷作工这一行业金字塔的塔尖。
“做衣服的裁缝你们知道吧,其实我们也是裁缝。虽然裁剪的东西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能浪费。”任相福告诉我们,他也是裁缝,只不过裁剪的是钢铁而已。
生硬、冰冷的钢铁也能自如的裁剪?作为一个钢铁裁缝,任相福对整个裁剪流程熟记于心。拿到图纸、识别图纸、下料、组装,一件作品完成。“下料跟做衣服一样,不能浪费。边角料也要好好利用。如果裁剪不合理,那就浪费了,可惜了料。”
“社会变化太快,必须让自己及时充电,提升综合技能。计算机绘图理论和软件这些都是慢慢摸索。”任相福起初对电脑一窍不通,如今,在同年龄段的现场实施工程人员中,他是最熟悉电脑的一个,能熟练的使用CAD,为项目顺利施工解决了不少难题。虽年已52岁,任相福依旧会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继续学习。
据了解,凭借肯学肯钻的干劲和勇于革新的激情,任相福在二十多项重点工程的工作中攻克了种种技术难题,近30年沉淀的一线工作经验和高超技艺,使他成为一位专家型技术人才。
这些重点工程中,有我们熟知的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牛角沱车站工程及重庆国际马戏城等项目。“三号线牛角沱站,工程钢结构总量只有200吨,14个幕墙板块,幕墙3000㎡,只是个小型工程,但是工程中有4个板块位于正在运营的轻轨二号线个板块距交通繁忙的渝澳大桥边缘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任相福回忆,施工时不仅没办法使用吊车吊装,而且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风险隐患。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磋商,最终制作出了一台土拔杆用于该工程的构件吊装,克服了无法用机械化施工的难题。“不影响交通,只有晚上施工,晚上十点半到凌晨六点。”
重庆国际马戏城是继上海、广州之后,我国第三个开工建设的高规格杂技表演场地。位于南滨路弹子石的国际马戏城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外形酷似一枚卧着的“鸡蛋”。而正因为这样鲜见的造型,它被称为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异形建筑”。任相福和他的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克服了这一难题,将重庆国际马戏城从纸端变为了现实。
据了解,修建圆弧形外墙钢结构建筑,本就是在挑战建造难度,而由两个圆弧组成的重庆国际马戏城,每一根龙骨得在拥有不同弯度的同时,呈现不同的扭度,该建筑外形为复杂空间异形钢结构,整体造型奇特。“马戏城是一个钢结构建筑,所谓‘异形’,就是说没有一根龙骨是横平竖直的,全部是异形,没有统一的标准。”任相福说,马戏城项目对钢筋的弧度要求高,自己在这行干了30来年,要是普通施工图看两三遍就能弄懂。而国际马戏城的设计图,足足看了一个多月,才摸出门道。为加工这样的特殊结构,任相福和他的团队利用两台千吨级的液压顶,量身设计了两台顶弯装置和整体空间拼装胎架。同时,该两项装置的设计和取得的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据了解,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11月,2015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最重要的包含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生产车间四个场所。承担企业科学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师徒进修和学生下厂实习等任务。”中冶建工集团钢构公司相关负责人李莹珠介绍,“钢铁裁缝”与钢铁打交道,作业难度大。一方面,企业对人才要求比较高,对人才有较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人才不愿进来。“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样的平台,给我们技能人才给予施展的平台,同时给予荣誉,对人才的带动和吸引有重要的作用。”李莹珠说。
任相福30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不少企业都是机械化作业,不过在他看来,但再高级的机器都需要人来操作,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工匠精神也不能丢。“每个钢材构件都不一样,长短、高低、深度等,这些只有靠人工巧匠才能实现。”
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以国家和重庆市表彰的优秀高技能专家名字命名,通过专家团队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传帮带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分三个层次,包括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