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盘踞,“十大孔兑”纵横,硬梁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千里草原旖旎。上万年长河与高原的激撞交融,形成了鄂尔多斯的地貌格局和生命脉络。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走遍黄河上中下游,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母亲河的未来深远谋划。
近年来,鄂尔多斯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围绕办好交给自治区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于2019年率先成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黄河领导小组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2022年至今,鄂尔多斯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让黄河永续造福人民,共实施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34项,争取各类资金近60亿元。
初冬时节,驱车驶入库布其沙漠。沿穿沙公路向沙漠深处行进,景象令人震撼:道路两侧,一棵棵沙生植物坚韧生长,一块块草方格环环相扣;目及远方,连绵的光伏板整齐排列、一望无际。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壮阔的“光伏长城”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熠熠生辉。这幅“金沙蓝海绿洲”的美丽画卷,展示了黄河“几字弯”片区“绿进沙退”的治理成效,为观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2024年3月13日,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光伏长城”工程在达拉特旗启动。工程规划建设库布其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和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实现库布其1200万亩沙化土地、毛乌素300万亩沙地全面治理,容纳1.5亿千瓦总装机容量。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攻坚战”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6000多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由14.8%提高至3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由65%提高至70%,创造了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鄂尔多斯新奇迹。
“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沿河地区流传着的这句老话,说明了防沙治沙的紧迫性。
黄河流经全市总长度达728公里,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2022年以来,先后印发实施《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习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等宏观规划文件,按年度制定重点工作安排,高位推进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2023年,鄂尔多斯紧紧围绕习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举行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集中动员大会,各大项目全面开工。
2024年,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系统治理“十大孔兑”等重点难点,继续深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到2030年,实现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 “双缩减”,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治理典范。
从与沙博弈到与沙共舞,“几字弯”人民破解“点绿成金”的密码,在可持续、可循环、可发展的沙漠治理新模式上不断探索向前,鄂尔多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善作善成,誓将“三北”工程建设成重要的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惠民工程,必能筑起牢不可破的绿色屏障,书写治沙扩绿、兴绿富民的新篇章。
今年57岁的树林召镇河洛图村村民苗侯玉回忆,过去,这里是“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村南边就是“十大孔兑”中的罕台川,往往一场大雨就能引发山洪。“当时我家的地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苗侯玉感慨道。
鄂尔多斯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境内有10条季节性山洪沟,俗称“十大孔兑”,均为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丘陵沟壑区、中游风沙区和下游平原区,呈东西排列,由南向北,直通黄河,每年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
中央、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22日至24日在宁夏、内蒙古调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李强调研西柳沟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他强调,深入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感言,这片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曾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达2711万吨,超过全流域入黄泥沙总量的十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泥龙头”。
西柳沟是“十大孔兑”里山洪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河流。水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998年发生在西柳沟的“7·12”洪水入黄后形成一座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坝,不仅堵塞了黄河河道,还将河对岸的包钢3个取水口掩埋,致使企业一度停产。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西柳沟龙头拐,一道道沙障和岸边的铅丝石笼护岸将沙丘牢牢锁住。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说,去年,旗里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1万亩,曾经洪水泛滥的小流域在综合治理模式下,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同时又涵养水源,让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流域“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得到同步提升。
“十大孔兑”正在发生的生态巨变,是当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动体现。“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修编完成《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治理规划》,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61.1平方公里,种植沙棘216平方公里,开工建设拦沙工程136座、淤地坝12座。截至2024年初,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1%。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10年时间继续在上中下游实施分区治理方法,预计将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0%以上。”张云飞说。
同步,鄂尔多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共设立四级河湖长1286人,以“一河一策”净化黄河“毛细血管”,实现黄河流域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
近年来,鄂尔多斯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在全区率先印发实施《“四水四定”方案》《深度节水控水工作方案》,正式施行《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完成8个旗区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全市8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均已配套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园区内工业废水全部收集处理,实现零排放。煤矿疏干水和城市中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7.3%,获批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眼下,泊江海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飞鸟翔集。在2017—2023年全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鄂尔多斯连续多年等级良好以上,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暖城鄂尔多斯是一座能源“宝库”,既有“羊煤土气”,更有“风光无限”;鄂尔多斯还是一片能源发展“沃土”,既能“点煤成金”,更可“追风逐日”。
2023年5月19日,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大会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科技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宣读《国务院关于同意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而今,鄂尔多斯已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绿色为导向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水平发展国家战略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鄂尔多斯样板、提供内蒙古经验。
“十四五”以来,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单井平均产能312万吨、是全国的2.5倍,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100%、采区回采率80%以上。174座煤矿抵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155座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建成绿色矿山121座,9座煤矿实施充填开采示范,消纳煤研石超740万吨。
鄂尔多斯左手“羊煤土气”,右手“追风逐日”,煤炭产业仍保持强势,新能源增量也正在转为基本盘,一个“风光氢储车”零碳产业链集群正在鄂尔多斯高原逐渐成型。
高标准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出口”海外,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拔地而起,首家新能源实验中心真正开始启动运营,北方地区顶级规模的远景动力电池项目正式投产,全球规模最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产……
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座经济强市而言,高水平发展不仅在于做大经济体量,更在于将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近几年来,先后印发《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三年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优质肉牛产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鄂尔多斯市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鄂尔多斯市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支持肉牛、奶业、羊绒、玉米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引导旗区培育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哈达湾”“黄河几字湾”“圣地天骄臻品”“天牧朔方”多品类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准格尔羯羊”“暖水山地苹果”“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鄂托克螺旋藻”“鄂托克前旗羊肉”等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鄂尔多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6.47万元,是全国中等水准的3倍,超越北上广一线城市,再次位居全国榜首。
一泻千里奔腾向前的黄河,在即将告别鄂尔多斯高原之际忽然变得恋恋不舍,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留下了两个接近360度的大转弯。青山不墨,绿水无语,却肩并肩勾勒出流传千秋的画卷——太极湾。
“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条船……”每当唱起漫瀚调《天下黄河》,对黄河、对家乡、对漫瀚调的热爱便从奇附林的心底奔涌而出。
72岁的奇附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漫瀚调代表性传承人,在当地有“漫瀚调歌王”之称,曾因一首传统漫瀚调曲目《达庆老爷》改编而成的《天下黄河》被不少电视观众熟知。“在保留原有唱腔、唱词的基础上,专业改编过的漫瀚调更能被年轻人接受、喜爱,传统民歌艺术也因为这样变得更有生命力。”奇附林说。
漫瀚调,又称蒙汉调,是蒙汉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相互交往过程中融合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歌歌种。它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曲,融入晋陕民歌元素。
王慧萍在准格尔是家喻户晓的歌手,被赞为“小百灵”。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在艺术学院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歌舞团,但终究是选择回到家乡,专门从事漫瀚调演艺工作。王慧萍说:“这里是我的根,自己有责任把漫瀚调传承下去。”
鄂尔多斯,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碰撞融合的“热点地区”,沿黄河一线,正是其中的“前沿”。而今,一道美丽繁荣的文旅融合发展“七彩画卷”正在黄河“几字弯”内徐徐展开。
鄂尔多斯博物院入选“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推荐名单,《文物里的中国——黄河篇》系列短视频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名单。推出了“长城两边是故乡——内蒙古菁华文物展”“印象萨拉乌苏书画展”等精品展览,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274项。围绕黄河文化主题新创作《绿色的守护》《黄河情》等舞台剧目、节目20余件;漫瀚调现代戏《山那边》荣获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暖城鄂尔多斯”品牌案例在世界城市品牌大会上荣获大奖。
优化“一区引领、四带联动”的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和文旅系列新产品分布,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东康伊”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区;以黄河大峡谷景区、三盛公水利风景区为代表的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以响沙湾、七星湖为代表的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带;以鄂尔多斯草原为代表的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带;以鄂托克前旗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鄂托克旗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文化旅游带;以伊金霍洛镇、树林召镇为中心的乡村旅游集聚带。
2023年以来,鄂尔多斯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9%和311%,带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达到11年来最高,在第十届文化和旅游融合与创新论坛上获评“2023全国文化和旅游高水平发展优秀城市”。
黄河,是祖国壮美河山的一抹亮色,是中华儿女在民族精神激励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进的鲜亮底色。
当下,鄂尔多斯主动融入黄河流域“一盘棋”,正在举全市之力全方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动生态建设与能源产业、农牧产业、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以期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目标,真正让黄河造福人民。
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黄河,不舍昼夜地奔向未来,必将成为持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